最佳影像的起点——为什么RAW格式可以使您游刃有余?
RAW格式是数码相机的专用格式,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底片”。RAW格式也是体现数码影像极致质量的唯一的格式。我们先看与RAW格式相伴的另外两种格式——JPEG格式和TIFF格式。
JPEG格式和TIFF格式都是由数码相机内影像生成器生成的照片格式,它们是由照相机完成的影像。照片的质量取决于前期拍摄时的设定,ISO、文件大小、反差、色彩、色温、锐化等。JPEG不仅仅是一个工业的标准格式,也是Web常用格式。数码相机直接输出的JPEG照片,事实上质量是相当高的,当然,前提是用户要有正确的设置。JPEG是经过压缩的文件,总文件量比较小,节约空间、传递迅速、使用方便,但是,JPEG的有损压缩对照片的质量存在影响,使用JPEG格式难以达到数码相机的最高能力,获得最佳画质。
TIFF格式与JPEG格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无损”压缩,因此,TIFF格式的画质要高于JPEG格式。但因为是无损的压缩文件,压缩率低,文件量就很大,所占的空间大,传输、使用、存储都没有JPEG快捷。这两种格式的文件都附带了前期拍摄的各种元数据参数。
RAW格式是由感光元件直接获取的原始数据,它以12位、14位或22位二进制记录数据。严格地说RAW格式不是图像文件,而是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不经过相机内的影像生成器的转换,所以前期的许多设定对数据包无效,前期设定中即只有曝光量正确与否对数据包起作用,其余的都没有“设定”,色彩、平衡、反差、锐化等都在RAW格式专用的转换软件中进行。换句话说,除曝光之外,一切都可以在后期改变。比如,使用RAW格式可以在后期任意地调整白平衡,在后期无论设定什么样的色温对画质都没有影响。这是多么有吸引力!这相当于拍摄的反转片可以在冲洗的时候改变色温、精确度可以到1K。这近乎是天方夜谭!然而,RAW格式就是这样,千真万确地实现了。
RAW格式的最大的优势是具有目前最大的色彩空间(参阅上节内容),这就是ProPhoto RGB。RAW格式照片作为独立于相机外的数据文件,不受影像生成器的色域空间的限制,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扩展到最大的色彩空间。关于这一点,不看色彩模型就可以推断出来。数码相机的原始文件色域如果不是大于Adobe RGB,就不可能定义出真正的Adobe RGB。事实上,数码相机的色彩空间超出了AdobeRGB,与最大的ProPhoto RGB几乎“并驾齐驱”,这也是RAW格式素质卓越的原因之一。它出色的色域性能为我们驾驭色彩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RAW格式由于采用了12位、14位甚至22位来记录信息(已经有数码相机的单色色彩深度达到22位)。转换时可以转换为16位的TIFF输出,这意味着有RGB单色最少有65536种色彩记录能力,这相对于8位JPEG的256种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以某种红色为例,8位JPEG只有256级可以利用,而在RAW格式中,单色可达到4096级,所以RAW格式的层次要丰富得多。它的现实意义是:如果我们进行大幅度的色彩改变和亮度调整,就会发现同样的调整,使用JPEG格式或者是TIFF格式时,照片已经模糊,产生噪点、画质受损,而RAW格式还远远没有达到“精疲力尽”的程度,还有可以发掘的余地,这种潜能是RAW格式的性质决定的——最大的色彩空间,最多的层次记录,并且给你最原始的没有加工过的原料,让你烹饪出最理想、美味的个性大餐。为什么叫RAW?RAW的英文原意就是生的、未经加工处理的,从字面上可以理解RAW的含义。
由于色域空间大、层次丰富,RAW格式在没有经过处理时,看上去画面显得平淡而昏暗,不明就里的人一看就认为数码不行。举一个不太恰当地例子,看见了牛粪,就觉得牛肉不能吃,这其实是误区。有不少影友,用了几年数码相机,却从来没有用过RAW格式,一是不了解,二是不善处理,三是被表象所惑。事实上,用RAW格式拍摄并转换制作的照片完全可以与胶片相媲美。让我们深入地认识RAW格式,与RAW格式交朋友,毕竟每个摄影人都希望掌握获得高画质的技术诀窍。
RAW格式并非只为专业人员量身定做,业余爱好者也完全可以掌握RAW格式应用技术而从中受益。只要进入RAW格式就能够真正体会到在处理照片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的惊喜并乐此不疲。
凡是去过新疆白哈巴村的摄影师都见过这个90岁的老人(图3-101),慈祥温和,岁月和严寒非但没有使老人沧桑,反到赋予了她白皙的油润的肤色。拍摄时来不及一一改变相机设定,直接使用RAW格式,把精力都用在抓取老人的神态上。
3-101
在转换RAW格式时,注意对皮肤的颜色和质感的还原,特别是锐化,使用数值为85,画面的细节非常清晰,肤色油润、质感细腻(图3-102)。这样的锐化值如果使用在JPEG上,将会出现噪点,影响画质。在RAW格式转换时,不必顾虑过渡调整会损伤画面,可以力度较大地快速地操作,比用Photoshop调整要简单易学、效果好、效率高。当然,最终的效果还是取决于作者的理解和艺术功力。
3-102
RAW格式可将拍摄的对象的高光和暗部层次一一记录在案。特别是高反差的题材,可以说只能是RAW格式才可以胜任。我们来看一组极高反差的拍摄实例。
3-103
图3-103是在隆冬的坝上直接面对太阳拍摄的树影,逆光下的白雪和蓝天反差极大。为了保证高光部分雪的层次,曝光的时候按照高光测光,暗部则曝光不足,拍摄时使用RAW+S,这样每次拍摄会同时得到1个RAW文件和1个JPEG文件。通过后面的制作对比,我们看看RAW格式的优越性。
3-104
图3-104这张图是JPEG格式,必须要通过色阶来提亮暗部和天空。在提亮中天空部分发生了色带分离,本来平滑柔顺的天空过渡,现在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台阶,这是因为JPEG照片的色域空间小,没有足够的色调提供给表达细节使用,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照片到了这种程度,下面的色彩纠正只能是放弃了。
再来处理RAW格式拍的这张照片(图3-105)。转换的时候注意:能够在RAW格式中改变的,就不要留到Photoshop中去进行,因为Photoshop的任何操作都会对照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RAW格式具有36位的色彩深度,在画面极端光亮的部位,细节仍然能够分辨。逆光下的白雪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同时深色区域也不至于非常暗淡。天空淡蓝色是经过较大幅度的色相饱和度调整出来的,有制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提高饱和度会形成噪点,而用RAW格式的调整照片天空平滑而细腻。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8位256级与16位65536级的差距,也能够直观地验证sRGB和ProPhoto RGB两种色域空间的客观存在和对照片的直接影响。
105
RAW格式层次再现能力之强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测量一幅图片的优劣,从纯技术的角度讲,希望它在暗部和高光都有层次。在下面的一组图片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RAW格式、JPEG格式和胶片的不同表现。
RAW格式是一张名副其实的“ 电子底片”。在胶片拍摄中,对黑白底片可以不同的配方和手法冲洗,获得不同的反差和层次。反转片可以减少或者增加显影时间的办法有限地改变曝光量,但是胶片只能是冲一次,不可能反复冲洗。然而RAW格式则可以对一张原始照片进行多次的“冲洗”,即使用软件采用不同方法来转换,获得多张层次、色彩、曝光完全不同的照片。用一张来创建多张,这种天方夜谭式的制作在数码技术中为现实,那些曾经制约我们的传统技术瓶颈被打破了,新技术带给我们一片崭新的天地。下面我们来看看RAW用格式“多次冲洗”、转换的实例。
3-106
丽江束河古镇夜色迷离绚丽。天刚黑,看到街边挂满了玉米的晾晒架,马路对面一盏钠光灯照射过来,屋脊上有一支节能日光灯,天色呈现出深墨蓝色,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拍摄场景。我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单色的钠光灯下,色彩要正常还原。第二,屋脊的灯光不能曝过度,把灯管的形状要拍出来,不能拍成一片苍白。第三,深墨蓝色天空不欠曝,呈现浓郁而厚重的色彩。这三相互相矛盾,无论用什么技巧都不能够鱼和熊掌兼得。
我想到了RAW格式,并马上确定了后期“多次冲洗”的基本技术思路,用自动白平衡、平均测光、三角架、快门线、反光板预升、 F8、ISO100、曝光3秒钟。
3-107
图3-106是一次“冲洗”转换的TIFF格式照片、再用Photoshop精心调整后得到的。灯光处显然曝光过度了,缺失了许多的层次,而天空又太黑,没有了宝石的蓝色,木架也呈现出了太多的红色。这里无法再用Photoshop调整出预想的效果。如果调整过大了,就会出现噪点,照片就毁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了几步调整以后,用直方图来看图3-106照片的层次,发现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典型的梳状锯齿,照片的层次已经受到损坏(图3-107)。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面对这样的直方图只能选择放弃,宣告失败,终止工作。
头视觉
现在按照预想的思路,使用RAW格式进行两次转换,各取所需。这一张我只需要屋脊灯光的层次,而放弃高光以外的一切层次,注意右边窗口的调整数据(图3-108)。
3-108
还是使用同一张RAW格式的照片,这次转换舍弃屋脊的灯光层次,只关注木架、天空层次及其色彩。只要改变窗口的调整数据,就可以转换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层次,简直是天地之别,但是它们的确出自于同一个RAW格式文件(图3-109)。
3-109
现在把图3-108和图3-109两张不同转换的照片,分别以两个图层放在一个新开的文件中,使用图层样式混合,拆分图3-108的黑色,只保留高光,覆盖下面曝光过度、失去层次的灯光部分。
3-110
图3-111是最终的作品,请与图3-106对比,一切都得到了纠正和最满意的体现,我的三个要求和设想都实现了。按此思路操作十分简单,大大少于Photoshop后期的调整,效果特别好,我们不得不惊叹,不得不对RAW格式充满敬意。
3-111
为了验证差别,我们再察看图3-111的直方图(图3-112)。看!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色阶分布,没有断档,只有平滑和连续。与图3-107对照一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放弃仅用JPEG格式文件在Photoshop里进行调整的努力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是否还可以冲洗第3张、第4张、第5张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说,只要能够冲洗到第3张,基本上就能够应付任何困难的拍摄题材。
对RAW格式的探索和认识,我们也才是刚刚开始。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我们的不断学习,RAW格式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
3-112
到了这里第3章就结束了。在数码相机前期拍摄这个大的话题下,并没有谈及许多具体的设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设定,其实要说的还有很多。但原理是最重要的,具体的操作相信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假如不了解,通过阅读说明书和简单的实拍就能够弄明白。本书着眼于与中高级的数码用户交流,过于基础的内容,限于篇幅,也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恕不详述。只要了解了自己手中的相机,参阅了本章的内容和原理,提高稍加练习和体会,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影像质量。
使用RAW的好处
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不过,随着软件技术的演进以及DSLR的风行,我们还是将几个RAW的优点再做一个整理。
RAW 档如同传统领域的原始底片一般,是感测组件(CCD/CMOS)捕捉光的讯号之原始纪录。拍摄 RAW 档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后制便利及弹性,简述于下-
1. 色温的控制:对于 RAW 档而言,色温只是一个设定,在 RAW 程序中,可以很轻易地指定色温,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但如果当初是以JPEG/TIFF记录的话,色彩平衡的校正不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且,在调整JPEG/TIFF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造成局部的色彩偏离。
2. 过曝时细节的回复:对于许多 RAW格式,在特定的过曝情况下,仍然可以记录到影像的细节,在现实的情况下,我们有很多机会去拍摄白色的衣服、高反差的环境...等,因此有机会将局部过曝的区域,予以回复。
3. RAW 的编修常是一个 12Bits / 16 Bits 环境下的编修,比一般的影像处理软件 8Bits环境的编修,保存了更多的细节。
4. RAW 的编修常是透过「设定」的概念来作业,原始的RAW文件部份并不会改变,所以一个 RAW 的编修是一个「无失真」式的编修,在编修的过程中,并不会损失影像的细节,相对而言,PS/PI 的编修过程,则很难避免损失影像的细节。
5. 再从档案大小来看,RAW 的存盘在档案大小的增加上幅度尚小,而 PS/PI 每增加一个图层,档案的大小则会倍增。
6.穆尔纹的校正,有机会校正影像的穆尔纹。
7.色散的校正,有机会减缓影像的色散情况。
8. 畸变的校正,有机会校正因镜头产生的畸变。
9. 除尘,有机会校正CCD/CMOS 染尘的情况。
10. 后续性,在软件技术的演进下,有机会在后续修润为更多的风格,并拥有更多的可能。
文章评论